人民网西宁11月27日电 (记者杨启红)11月24日至26日,青海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青海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就群众普遍关心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报告》提到,青海打造“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全省已接入省、市州“明厨亮灶”平台的学校1360所,月平均预警1.6万次,实现了校园食品安全智能化监管。

青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报告》指出,近年来,青海制定《青海省学校食堂色标管理制度》《全省中小学校学生餐食材供应商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园食品安全指导规范体系。实施校长负责制,完善学校及托幼机构集中用餐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创新工作机制。在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构建由包保干部、校长、班主任、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共同参与的“五陪餐”制度,推动形成政府、学校、社会三方监管合力。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学生在食堂就餐。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
网络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建立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合规评价指标体系,印发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工作指南,为网络交易监管提供指引。聚焦无堂食、网红店等入网餐饮服务,严厉打击无证、假证、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运用青海省网络交易监测指挥中心综合监管平台,对特色产品网络销售全方位监测。2024年开展牛羊肉等农畜产品专项监测7次,发现涉嫌违法线索38条并及时处置。对全省备案的18家外卖平台、2700家外卖经营者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切实保障网络餐饮食品安全。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小摊贩管理规范层面,完善法规制度,制订《青海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推动“两小”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实施分类整治,开展食品生产小作坊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坚持“一坊一策”,强化监管和综合评估,稳步推进小作坊生产经营提档升级,目前已规范建档食品加工小作坊2610家。
同时,规范摊贩经营,摸清食品摊贩底数和现状,明确规范地摊经济有序发展十条措施,从登记管理、优化服务、规范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目前已审核登记食品摊贩2673家。督促早夜市、集市开办者履行主体责任,定期开展市场巡查,有效规范地摊市场秩序。
据悉,青海省人大常委会成立4个执法检查组,通过集中培训、全体会议明确检查重点,采取“补位融查”“多法同查”方式,深入5个市州的57家重点单位实地检查,并委托其余3个市州自查,实现了地域全覆盖。

执法检查组开展检查。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供图
《报告》指出,近年来,全省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不断压实;重点领域监管成效显著;风险防控能力稳步提升;支撑保障体系日益健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小摊贩管理规范有序;食品安全共治格局逐步形成,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得以守护。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法检查组从监管落实、能力提升和立法完善3个方面提出11条具体建议。
| 上一篇: | “西海2261·河湟文化大集”玉树主场活动启动 |
| 下一篇: | 湟源草莓“抢鲜”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