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生命诞生不容易。人来到这个世界,最大的价值是身心健康、最大的财富是身心健康、最大的资本是身心健康、最大的潜力是身心健康。幼儿送到幼儿园,幼儿园就要为幼儿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担起责任。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不仅体现在发育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而且体现在幼儿愉快的情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
为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幼儿园要精心为幼儿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做到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同时,在烹调方式上,注意尽量少煎炸、烧烤、腌制。有不少孩子因挑食不好好吃饭,要耐心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吃饱、吃好。幼儿每天需保证睡11—12个小时,午睡一般应达到2个小时左右。幼儿园和家长要注意保证幼儿睡眠充足。注意加强幼儿的体能锻炼和精细动作发展,开展走、跑、跳、钻、攀爬、投掷、拍球、跳绳等多种适宜幼儿的体育活动及各种手工制作活动,增强幼儿体质和动作的协调。
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幼儿的情绪常常写在脸上,外露特征明显。幼儿教师必须随时注意观察和引导幼儿的情绪,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能厉声斥责;对幼儿要以欣赏的态度,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性差异;幼儿发脾气时,不能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再加以正确引导。需要强调的是,幼儿园是幼儿的又一个“大家庭”,幼儿园的老师也是幼儿信赖的亲人,要让幼儿在幼儿园有一个温暖、轻松、欢乐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喜欢幼儿园。
注重从细节中引导、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引导幼儿养成和保持早睡早起、按时进餐、早晚刷牙、勤洗手等良好的作息、规律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指导幼儿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鼓励和指导幼儿做穿脱衣服和鞋袜、擦鼻涕、擦屁股、收拾整理玩具和物品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及时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的慢而包办代替。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不离开家人、不跟陌生人走、遵守交通规则、不做危险事、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等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幼儿进行自救、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