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青海在线 官方微博 客户端 微信号:qhtoutiao 热线电话:0971-6111986
资讯
  • 青海资讯
  • 青海视界
  • 青海旅游
  • 青海文化
  • 青海特产
  • 青海招聘
  • 资讯
  • 招商引资
  • 名优企业
  • 社群
  • 时尚
  • 美食
  • 家居
  • 亲子
  • 旅游
  • 新娘
  • 爱宠
  • 杂谈
    • 守得“初心”见“振兴”
    •  09:44:00 来源: 青海日报

      本加和村民在一起。

      合作社生产的曲拉。

      本加在村民的帐篷里。
      本报记者 孙海玲 摄

      合作社生产的鲜牦牛奶。

      合作社出售的酥油。

        秋日的晌午,高原上烈日当头,兴海县子科滩镇黄清村黄蘑菇交易中心的大门敞开着,几位村民正忙碌着。

        “今年黄蘑菇价钱咋样?”“好着咧,现在一公斤黄蘑菇拿到市场上能卖17.5块钱呢!”“有了这个交易市场,不用东奔西跑了,还能有个好价钱……”说起这黄蘑菇,他们音量拔高了好几度。

        “今年的黄蘑菇已经全卖出去了,这几天,我们正打扫卫生,清理仓库,腾出的仓库明年还要卖虫草呢。”刚从黄蘑菇交易市场忙完的本加黝黑的脸上沁着汗珠。

        80后藏族汉子本加,是黄清村的村委会主任,前些年,脑子活泛的他卖过虫草,办过养殖场。

        “那时候卖虫草都是今天挖几根,拿到市场上卖几根,不成规模。”本加的小买卖虽然不成气候,但也能过上不愁吃穿的日子。

        2016年,他当上了村干部,从那一刻起,他决心要让全村人富起来、奔小康。凭着一腔热血,带着共产党员为民谋福利的初心,本加在这片养育他的草原上耕耘不辍。

        一

        夏秋之交的兴海草原已略有寒意。黄清村村民娘力倒上一壶奶茶,诉说起他的一段往事。

        今年44岁的娘力是村上的贫困户,五年前,妻子嫌家庭贫穷抛下他和3岁的女儿远走他乡,当时的娘力,精神颓废,萎靡不振,整日以酒为伴,家庭状况越来越差,仅有的5头牛也差点被卖掉换成酒。

        这样的日子直到遇见本加才发生了变化。

        “居无定所,生活贫困。”本加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作为村委会主任他决定帮助这个失意的汉子走出生活的阴影。

        怎么帮才能让娘力尽快走出阴影?对本加来说,拿钱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于是,他连续三年以现金的形式资助娘力共1万余元,鼓励他自主创业,但每次均以失败而告终,钱也打了水漂。

        “简单地给钱给物起不到啥作用,得想个别的法子。”后来,本加自掏2.5万元交了自筹款帮娘力盖起了项目房,住上安居房后的娘力燃起了生活的斗志,本加又买了20头牦牛,让他从发展产业开始。

        本加的坚持感化了娘力,也激发了娘力的致富信心,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本加的帮扶,两年间,娘力的生活条件变好了,还娶上了媳妇,当年的20头牦牛已繁殖到48头,在黄清村也算是比较富裕的了。看到娘力的变化,本加从心底里高兴,在娘力结婚时又掏腰包买了3万余元的结婚首饰作为鼓励。

        今天,坐在明亮的新房里,娘力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房子是他帮我盖的,牛也是他给我的,就连现在的好日子都是本加主任给我们的,我要好好努力,回报本加主任!”

        二

        “本加是个热心的大好人”“我们要感谢本加阿吾(藏语哥哥的意思)”“别的地方都是有困难找警察,在我们村,有困难我们先想到的是本加……”说起本加,村民没有一个不称赞、不竖大拇指的。

        去年,黄清村一位29岁的姑娘身患重疾,本加挨家挨户去村民家里做动员,筹集医疗费,就连隔壁几个村的村民都被感化,几个村一共筹集30多万元的善款。

        2019年5月份,村民生却加不慎从屋顶摔下,导致脑出血,本加第一个捐出3000元,并在全村发起倡议,在他的号召下,全村共捐款13万元。出院后,村两委考虑实际情况,为他们家办了低保,生活有了保障。

        47岁的色科原是黄清村村民,离婚后回到了村里,寄宿在亲戚家,没有草场和牛羊,没有收入,色科的生活一度陷入困难中,本加得知后,经实地考察,将她纳入生态管护员,一月1800元的收入为色科解了燃眉之急。

        2020年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新冠病毒来势汹汹,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在疫情肆虐之际,本加带领工作人员始终奋战在防疫抗疫第一线,有的设卡坚守,24小时轮流值班;有的奔赴在入户排查第一线;有的不畏严寒上街悬挂宣传条幅;在抗击疫情的日日夜夜,本加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披星戴月,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村庄。

        同时,本加不忘帮助疫情重灾区,组织全体党员、村民为武汉捐款,并以身作则,带头捐款5000元,发挥表率作用。全村党员、牧民纷纷通过现金、微信等支付方式参与捐款,捐款金额达50488元,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这样的事,本加遇到过很多。有人出车祸了,有人生病了,谁家娃娃要上学了,只要知道,本加一定会管。他常说:“村里的工作其实不难,最根本的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村民家遇到小灾小难的总不能经常以捐款的形式解困,我们得发展村里的产业,让村民有能力、有底气面对风险挑战,也有信心过上更好的生活。”本加说。

        三

        黄清村有42户贫困户,为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在草地、在火炉旁,本加和村干部一家一户听取牧民的需求,也把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讲给牧民听。黄清村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黄清村背靠大山,面朝草原。大山腹地和草原深处藏着“宝”。

        “我们这里盛产虫草和黄蘑菇,每年5月份挖虫草,6月份采蘑菇,蘑菇和虫草的品质都非常好。”本加告诉记者,虽然山里有宝,以前都是村民零散采摘,拿到集市去卖,一没有形成规模,卖不上好价钱,二来还需要村民东奔西跑。

        看着“致富宝”卖不上好价钱,本加心急如焚。去年底,经多方筹措资金70万元,建起了村上的蘑菇交易市场,有了这个市场,村民就可以将采摘的蘑菇拿到交易市场上直接对接商家。

        “建这个黄蘑菇交易市场首先要保障我们村民的利益,我们以高于市场价价格收取村民的黄蘑菇,同时还吸纳了贫困劳动力来这边打工。”本加算了一笔账,今年村上黄蘑菇收入大概有30万元。

        山里的黄蘑菇成了黄清村村民增收的“助跑器”。

        “我们这里的牦牛质量很好,村里很多人家里也有养牛的传统,何不做起‘牛气冲天’的牛生意”?带着这样的思路,本加带头成立了黄清村高原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采用“专业合作社+扶贫户”的经营模式,扶贫户以现金入股参加合作社,凭股份年终分红。通过股份分红的利益链接机制吸纳18户贫困户入社,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增收、共同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产业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他还着力抓好搬迁安置、培训就业等工作,全村搬迁贫困户2户,27户贫困户纳入村级草管员及林管员,从事管护增加收入,同时积极与镇政府和县就业局联系,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企业招聘、自主经营等方式,黄清村贫困家庭的所有劳动力全部走出去,真正达到了“精准扶贫”的目的。

        通过发展产业,村民的腰包鼓了,奔小康的信心足了。2019年,本加多年的愿望实现了——黄清村4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脱贫是第一步,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头……”本加憨厚的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眼里透露着希望的光芒。

      (责编:陈明菊、杨阳)
      上一篇:甘德“四好农村路” 延伸向幸福的远方……
      下一篇:信长星会见中国五矿集团董事长唐复平--政务公开
    青海在线 两微一端
    青海在线官方微信
    掌上青海官方微信
    客户端下载:app.jiaomomo.com
    青海观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971-96123
    青ICP备1500004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