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青海在线 官方微博 客户端 微信号:qhtoutiao 热线电话:0971-6111986
资讯
  • 青海资讯
  • 青海视界
  • 青海旅游
  • 青海文化
  • 青海特产
  • 青海招聘
  • 资讯
  • 招商引资
  • 名优企业
  • 社群
  • 时尚
  • 美食
  • 家居
  • 亲子
  • 旅游
  • 新娘
  • 爱宠
  • 杂谈
    • 【乡村振兴在青海】乡村变形记
    •  09:48:00 来源: 西海都市报

        5月8日,天气晴好。

        临近傍晚,王先生带着妻子和孩子,驱车10多公里,来到西宁市郊一处露营基地。这处露营基地位于海湖新区水槽沟东侧,三面环山。

        王先生一家人在基地的木屋里坐了下来,他们背靠山,望着远处山上青翠的绿色、错落的城市高楼,近处基地里的各色开花乔木,目光由远及近,颇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茶壶咕嘟作响,烧烤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晚餐的乐趣。可爱的狗狗撒开了欢儿,在一旁快乐奔跑。

      QQ图片20240515063415山下田垄间全部种植着中藏药唐古特大黄。

        露营基地人气旺

        眼前绿意盎然的露营基地,几年前还是一片闲置地。

        市民张先生和朋友们坐在三角木屋里的折叠椅上惬意聊天。一旁的烧烤架上,肉串和蔬菜在火苗的炙烤中散发出香味。

        张先生所在的三角木屋周围,三五成群的游客,有的在草地间漫步拍照,有的在帐篷外架着锅灶围在一起下面片,还有的在木屋里吃着青海土火锅、柴火鸡。

        看着眼前的热闹场景,汉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甘占花说:“今天虽是工作日,但我们基地也迎来了12桌客人。”

        看着眼前这片汉庄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用地,甘占花思绪万千。

        “2017年,村两委班子把村里账目存款盘了一下,发现村集体收入严重不足。”甘占花说,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汉庄村在城西区农业农村局和彭家寨镇政府帮扶下,分别争取到中央扶持项目资金50万元和区级配套扶持资金20万元,创办了杨帆种植农业合作社。

        2021年开始,村委会发动近40名村上的种植能手在这片土地上种植苗木。花卉基地里的杨竹兰陆续上市,村两委工作人员每天利用空余时间,到山上采摘杨竹兰,然后拿到早市上出售,同时也给花店配送。

        乘着乡村振兴东风,为继续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汉庄村依托自身优势,以建设离西宁市最近的生态康养小镇、旅游休闲小镇为目标,去年7月将花卉种植基地建设成了汉庄村花栖谷露营基地。

        2023年,基地营业的两个半月里,纯收入4.6万余元。这一收入,为汉庄村老人们带来福利。甘占花也让9名本村村民积极参与园区绿化种植、打扫卫生、后厨配菜等工作,实现了就业。

        经过一个冬季休整,4月基地再次开园。甘占花说,五一假期,基地共接待了3600余人。

        在甘占花的计划里,今年,露营基地尝试联合一些学校举办研学活动。此外,基地夏季夜晚露营和冬季露营,相关配套设施设备搭建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中。

      QQ图片20240515063422露营基地。

        种植基地前景好

        毗邻汉庄村花栖谷露营基地的火烧沟火西村大掌湾二社的中藏药种植基地里,火西村二社社长严世仓正忙着在田垄间除草。

        “天慢慢热了,你得赶紧把水窖建好储好水。虽说大黄药材耐旱,但地里不能太干了,得适当把水浇上。”

        “这个我正在弄,你放心,崔书记。”

        站在田垄上,前来查看大黄生长情况的彭家寨镇火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振科跟严世仓说着话。

        前些年,因火西村集体搬迁,村子有土地成了闲置地。火烧沟属于浅山地区,比较干旱,如何既能依靠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又能让地“活”起来,成了摆在村两委眼前的问题。

        “我们村特点是收入低、闲置土地多、项目少,都说因地制宜才能事半功倍,村两委就想着怎么把这些地整合起来,找个好项目,大家齐心协力做出特色产业。”崔振科说。

        今年起,火西村找到了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藏药唐古特大黄这条路子。随后村两委租用村子二社村民闲置土地,种植起了大黄。同时,村两委发动40名村民参与大黄种植并给村民发放工资。

        今年4月,村民们在犁土机的轰鸣声里,在闲置土地上栽种下2700株大黄,这片“沉睡”已久的土地被唤醒。

        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崔振科说,到了6月下旬,这片闲置土地就能重披绿衣了。虽说大黄是3年一丰收,但村两委已提前与青海大美中药科技公司达成了3000吨大黄供销意向。

        草莓基地生机盎然

        驱车从山上下来,便是海湖新区。

        此时,位于西川南路上的彭家寨镇张家湾村大棚草莓种植基地里,一垄垄草莓长势喜人。翠绿的嫩叶下,一颗颗小草莓正努力探出头来,个个形态饱满、色泽诱人。眼下,草莓虽然还没有到最佳采摘期,但基地22座大棚内,已经是一派生机盎然。

        负责日常管护的刘先生边打理草莓植株边说,张家湾村草莓基地已建设运营3年,草莓口味有巧克力味和奶香味。基地临近市区,每年草莓上市后,基本以水果店收购为主,市民也可以自行前来采摘。草莓因个头大、口感好,深受市场欢迎。每年,草莓基地能给村子带来平均十万余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村里建了草莓基地后,我就来这工作了。”张家湾的村民露出开心的笑容。草莓基地建成以后,为部分本村村民提供了就业增收渠道,大家干劲特别足。

        草莓产业初见成效后,张家湾村两委并未止步于此。张家湾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永安介绍,今年,村两委还将继续盘活山上闲置土地,开展农产品保鲜冷藏库建设项目。

        “像汉庄村、火西村、张家湾村、火东村,都是以种植养殖与生态旅游结合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后发之力,这是彭家寨镇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积极探索。目前,彭家寨镇有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0万元,其余各村均超50万元。预计今年全镇各村产业项目落地运行后,将有力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彭家寨镇党委书记李宝说。

    上一篇:【祖国好 家乡美】泉水叮咚奏响致富曲
    下一篇:【大美短视频·这就是青海】海晏: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最新资讯
    热门排行
    青海在线 两微一端
    青海在线官方微信
    掌上青海官方微信
    客户端下载:app.jiaomomo.com
    青海观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971-96123
    青ICP备15000041号-2